第六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HXIBCS 2022)暨第七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于2022年8月20日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安排了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专场讨论,对近期该领域涌现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报和讨论。《肿瘤瞭望》在现场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分享了DESTINY-Breast03、04(以下简称DB-03、04)等研究带来的乳腺癌治疗格局变化,尤其是T-DXd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可作为早期治疗快速进展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辅助治疗non-pCR或高复发风险患者的强化辅助治疗策略。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六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HXIBCS 2022)暨第七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于2022年8月20日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安排了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专场讨论,对近期该领域涌现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报和讨论。《肿瘤瞭望》在现场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分享了DESTINY-Breast03、04(以下简称DB-03、04)等研究带来的乳腺癌治疗格局变化,尤其是T-DXd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可作为早期治疗快速进展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辅助治疗non-pCR或高复发风险患者的强化辅助治疗策略。
01
《肿瘤瞭望》:这次会议上有不少关于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专场讨论。随着DB-03、DB-04研究取得成功,您认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傅佩芬教授:近年来,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新药层出不穷,尤其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已经从第一代的T-DM1开始发生了许多更新迭代,涌现了许多新型ADC。例如,新型HER2 ADC药物T-DXd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DB-03研究是旨在头对头比较T-DXd与T-DM1在HER2阳性晚期二线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试验,使得T-DXd成功取代T-DM1,成为晚期二线治疗的新标准。
DB-04研究则是T-DXd对比化疗用于经过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治疗的晚期HER2低表达患者的另一项3期临床研究,其阳性结果推动了大家对HER2低表达诊断和治疗的再认识,也对T-DXd在此类人群中的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既往HER2低表达患者主要被归入激素受体阳性(HR+)/HER2-或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传统的抗HER2治疗对HER2低表达人群治疗无效。DB-04研究打破以往对HER2诊断和治疗“非黑即白的二元化”定义方式,将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选择。
02
《肿瘤瞭望》:我们关注到,CDE已经受理企业提交的T-DXd第二个适应证,即用于HER2低表达晚期患者的适应证,其中也提到了辅助化疗6个月内进展的患者选择T-DXd。应该如何理解T-DXd在晚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前线治疗中的应用?
傅佩芬教授:这次提交的适应证人群是临床实践中特定的应用人群,为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或在辅助化疗期间或完成辅助化疗之后6个月内复发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其中HR+患者要求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或不适合内分泌治疗。目前,许多用于晚期一线治疗的方案已经开始在(新)辅助治疗中应用,对于辅助治疗6个月内复发的患者,往往是治疗不敏感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晚期起始治疗通常可以直接选择二线治疗方案。
在DB-04研究的入组患者中,许多HR+乳腺癌患者的既往治疗中也包括了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等。尽管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晚期一线治疗,对于此类治疗原发耐药的患者则应该考虑其他靶点或通路的药物选择。T-DXd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虽然CDK4/6、ER/PR这条通路被关闭了,但又打开了HER2 ADC的另一扇窗”。
03
《肿瘤瞭望》:T-DM1、卡培他滨、阿贝西利等药物已经用于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比如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患者。对于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的患者,您认为T-DXd是否也可成为辅助治疗的新选择?
傅佩芬教授:强化辅助治疗策略在HER2阳性、TNBC以及局部晚期Luminal型乳腺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CREAT-X研究证实卡培他滨可作为non-pCR 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辅助治疗方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SYSUCC-001研究显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可用于TNBC标准治疗后的维持治疗;KATHERINE研究证实T-DM1可用于HER2阳性non-pCR患者的强化治疗;OlympiA研究证实奥拉帕利可作为携带BRCA突变高危患者的强化辅助治疗策略。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强化治疗模式,可用于对前期(新)辅助治疗不敏感,或者具有复发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以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从药物机制来看,T-DXd作为新一代ADC药物的杰出代表,具有高药物抗体比(DAR≈8)和强大的“旁观者效应”,其抗肿瘤活性比第一代ADC药物有了显著提高,是一款理想的强化治疗方案。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DB-03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目前正在进行的DB-05研究,将直接挑战KATHERINE研究的强化治疗策略,对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T-DXd对比T-DM1作为强化辅助治疗策略。这是另一场两个ADC药物的直接对决,我们对T-DXd取得成功充满非常信心。此外,DB-04研究已经证实T-DXd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T-DXd或许也可以作为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早期治疗不敏感或者高复发风险人群的强化辅助治疗策略,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04
《肿瘤瞭望》:若T-DXd第二个适应证国内获批,将成为国内首个应用于HER2低表达的治疗方案。您对T-DXd的获批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展望?
傅佩芬教授:T-DXd应用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首先会打破传统抗HER2治疗用于HER2阳性或阴性的“二元化”格局;其次会进一步改变整个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为TNBC或Luminal型的HER2低表达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目前,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当出现疾病进展后可进行CDK4/6i互换、采用其他靶点药物或启用化疗,但是所获得的PFS仅仅5-7个月;而T-DXd则可以将PFS提升至10-11个月,是HR+/HER2低表达患者二线治疗的优选。TNBC的HER2低表达患者一线治疗中可采用化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但是PFS也仅在5-7个月,二线治疗效果更差。ADC药物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优势非常突出,为TNB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专家简介
傅佩芬 教授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后记:为促进乳腺领域中外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诊疗水平,推进乳腺癌诊疗迈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肿瘤瞭望媒体在壬寅虎年隆重开办“共君一席话”系列栏目,该项目共分为“天涯共此时、共说此丰年、云影共徘徊、谁与共争锋、百家共争鸣”五个章节,包含中外连线、MDT会诊、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扫描二维码进入项目专栏,欢迎收藏此网站,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