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世界顶级专家齐聚于此,探讨和分享当前国际最前沿的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携两项重磅研究入选ESMO 2023 Late-breaking Abstract(LBA)环节,作为ESMO年会的重中之重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肿瘤瞭望》有幸在ESMO大会现场邀请吴小华教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享。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10月20日,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之一,世界顶级专家齐聚于此,探讨和分享当前国际最前沿的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携两项重磅研究入选ESMO 2023 Late-breaking Abstract(LBA)环节,作为ESMO年会的重中之重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肿瘤瞭望》有幸在ESMO大会现场邀请吴小华教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享。
01
研究简介
塞纳帕利维持治疗在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LAMES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摘要号:LBA36)
背景: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癌症之一。约85%的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一线铂类化疗后可能会复发。PARP抑制剂被推荐作为维持疗法,以延长铂类药物的疗效。塞纳帕利(IMP4297)是一种新型、高效PARP抑制剂。FLAMESⅢ期研究旨在观察塞那帕利在中国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纳入的患者均为新诊断的、FIGOⅢ-Ⅳ期、高级别浆液性或子宫内膜样卵巢癌,已完成一线铂类化疗并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根据CR/PR和BRCA突变阳性/阴性,患者随机(2:1)接受塞那帕利或安慰剂100 mg/天口服治疗。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由盲法独立评审委员会(BICR)根据RECIST v1.1进行评估。
结果:共404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治疗。截至2023年3月16日,分别有270例和133例患者接受了塞那帕利和安慰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2.4个月和22.2个月。主要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塞那帕利明显改善了患者的PFS(HR 0.43,95%CI:0.32~0.58,P<0.0001),而且与BRCA突变状态无关(HR 0.43,P<0.01)。次要终点支持主要分析(表1)。塞那帕利和安慰剂治疗组≥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66.3%vs.20.3%,导致剂量减少的AEs发生率为63.3%vs.6.0%,导致停药的AE发生率为4.4%vs.0%。没有导致死亡的AE。
表1.两组患者次要终点对比
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塞纳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可前所未有地降低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与生物标志物状态无关。塞纳帕利的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vs.卡瑞利珠单抗单药vs.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在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摘要号:LBA44)
背景: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通过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来增强免疫反应。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Ⅱ期试验,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CAM,抗PD-1抗体)联合法米替尼(FAM,靶向VEGFR2/3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研究者选择的化疗(Chemo)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的疗效。
方法:纳入既往铂类化疗失败的R/M CC患者。排除既往接受过抗PD-1/PD-L1/CTLA-4治疗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A组:CAM(200 mg,IV,Q3W)+FAM(20 mg,PO,QD)B组:CAM(200 mg,IV,Q3W),C组: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每3周为一个周期)。主要终点是由盲法独立评审委员会(BICR)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结果:截至2023年4月21日数据截止时,共有194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A组:n=105,B组:n=54,C组:n=35),46例(23.7%)患者仍在接受治疗。77.8%的患者为鳞癌,63.9%的患者为PD-L1阳性,31.4%的患者既往接受过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9.9个月(IQR 7.3-15.1)。抗肿瘤活性见表2。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100%、94.3%和100%。分别有84.8%、15.1%和60.0%的患者报告了≥3级TRAE,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23.8%,1.9%,30.0%)、高血压(22.9%,0,0)、白细胞计数减少(20.0%,0,33.3%)和贫血(20.0%,1.9%,13.3%)。分别有19.0%、5.7%和0例患者因AE而停药。A组中有2例(1.9%)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感染和脓毒症)。
表2.三组患者疗效对比
结论:在R/M CC患者中,CAM+FAM的抗肿瘤活性高于CAM单药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且安全性可耐受。
02
研究者说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ESMO大会中口头报告了两项LBA研究,并在现场获得了业内学者广泛的认可和讨论,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两项研究的主要结果和临床价值?
吴小华教授:一年一度的ESMO大会是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一场学术盛会。在本届ESMO大会中,我也有幸在会上汇报了两项LBA研究,即LBA36和LBA44。LBA36是一项优先口头报告(Proffered Paper),研究观察了PARP抑制剂塞纳帕利作为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首先,本项研究获得了阳性结果,患者的PFS得到了显著提高(HR 0.43,95%CI:0.32~0.58,P<0.0001),而且无论对于BRCA突变还是BRCA野生型患者均是有效的。其次,塞纳帕利还显示出了“高效低毒”的特性,仅有4.4%的患者因药物毒性而导致停药,与其他同类型药物相比更低(非头对头比较)。再者,本研究还表明塞纳帕利在三步减量后的疗效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尽管PARP抑制剂的种类很多,但真正能够达到“高效低毒”,特别是在联合化疗或者其他药物时仍能达到预期疗效的药物却很少;这一点我们也可在同场的另一项研究中得到印证,Dr.Antonio Gonzalez Martin带来的LBA37研究观察了阿替利珠单抗+化疗+尼拉帕利维持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但很遗憾该研究获得了阴性结果,该方案并不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PFS和ORR。因此,来自我们中国的FLAMES研究在本次口头报告中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另一项LBA44研究是一项迷你口头报告(Mini Oral),研究评估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治疗二线R/M CC的疗效。众所周知,R/M CC在我国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临床医生和药物研发机构有必要研发一些新型药物或者新的方案来治疗这部分患者,改善此类患者的结局。既往我们已经拥有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等治疗选择,但这些治疗药物的有效率尚有限,我们能否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提高这些治疗药物的有效率呢?那么我认为本次LBA44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实际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这一药物组合的疗效,在既往的泌尿系统肿瘤相关试验中已得到证实,所以我们将该方案放入本项Ⅱ期研究中,来进一步验证其在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分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单药以及研究者选择的化疗三组,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的疗效优于另外两种治疗方案。而且法米替尼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TKI药物,与卡瑞利珠单抗的联合用药方案也是一项新的尝试。我也很高兴看到这一创新选择获得了ESMO组委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Xiaohua Wu,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naparib as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varian cancer(FLAMES study):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III trial.ESMO 2023;abstract LBA36.
[2]Xiaohua Wu,et al.Camrelizumab plus famitinib versus camrelizumab alone and investigator’s choice of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ESMO 2023;abstract LBA44.
吴小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IGCS国际委员会委员、亚太理事提名人
SGO教育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
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妇产科系客座教授
NCCN国际审阅专家;Int.J.Gynecol Cancer,Cancer Medicine,J.Gynecol Cancer,中华妇产科学,中华临床解剖学等杂志编委